湖南三安的崛起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在政策引导、地方协同与龙头带动下形成的产业集群成果。
2024年底,湖南工信厅披露其8吋芯片产线计划年产能达2万片/月;
2025上半年,湘江新区围绕湖南三安引入15家链上配套企业,总签约金额高达80亿元,涵盖封装、测试、设备、材料等多个环节;
分阶段建设节奏明确,先通线、后扩产,已实现中期目标,产能持续爬坡可期。
湘江新区正成为继厦门、苏州之后,全国第三代半导体制造环节的又一重要战略基地。
除碳化硅外,湖南三安还同步推进**硅基氮化镓(GaN-on-Si)**产线,目前月产能达2,000片。氮化镓具备高频、高压、高效率等特点,是高功率密度需求下的理想材料,在快充、电源模组、5G基站、电机驱动等领域市场需求旺盛。
三安光电通过同时布局SiC与GaN,构建起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全覆盖矩阵,技术路线涵盖高压(SiC)与高频(GaN)场景,战略适配光伏+车规+消费电子等多元终端。
湖南基地的产能释放,将与三安旗下其他子公司形成协同效应:
湖北三安:专注Mini/MicroLED技术;
苏州斯科:聚焦车规级功率模组封装;
厦门总部:技术研发与总部管理中枢;
泉州基地:传统光电芯片制造;
通过“全国化+专业化”布局,三安已构建起覆盖LED + 功率半导体两个产业主线的全流程制造闭环,掌握“材料→外延→器件→封装→模组”的核心链条,实现自主可控与降本增效。
三安光电湖南基地8吋芯片产线的通线,不仅是企业的阶段性胜利,更是国产碳化硅突围路径的重要注脚。从产业政策导向到地方政府落地,从技术积累到客户协同,国内宽禁带半导体产业正在构建属于自己的“摩尔曲线”。